天地大儒王船山 | 苦难的生命,永远的光辉
新湖南 · 记忆
阅读:38386
【资料图】
2015-11-06 22:32:08
王夫之最后的时光
全文原名《苦难的生命,永远的光辉:天地大儒王船山》,载《船山学刊》2014年第4期王立新(1962—),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最后的孤苦1670年以后,船山先生一直身染沉疴,久病不愈,时轻时重。
在船山的两位哥哥中,船山与长兄石崖关系更加密切。两人都慷慨豪壮,刚健不屈,百折不挠,而且又都坚定而自信。性格相投,使得船山与长兄的关系比对仲兄的关系更加亲密。船山从小就跟随石崖,学习《十三经》等儒家经典。船山还与石崖一同躲避战乱,共同商议营救父亲。船山与石崖,感情极为深挚。
石崖病逝,给船山已经彻底破碎了的心灵,以最后和最无情的致命一击!
”
这是船山最后的孤苦,他已经听不见黄鹂的啼鸣,而杜鹃能否唤回他生命深处苦苦追索的春天,这已经是不能指望的事情了。在船山的心中,此时除了期望,就剩期望了。
船山自1687年以后,就双耳失聪,已经听不到窗外杜鹃的叫声。但他心中却依然燃烧着以拯救传统来拯救祖国的澎湃激情。
以下是船山亲人死难情况,今人或可于此,略微感受一点船山生身之苦的信息:
从1643年张献忠占据衡阳开始,船山一家就注定了永无宁日的生活。直到船山病逝以前,船山失去亲人的情况约略如下:
1643年冬,船山小姨被乱兵所杀,年龄不知;
1646年秋,船山岳丈陶万梧被乱兵所杀,年龄不知;
1646年11月,原配陶氏忧愤伤心死,25岁;
1646年底,舅父谭玉卿被乱兵所杀,年龄不知;
1647年春,长子王勿药夭折,5岁;
1647年6月,小叔王家聘病卒,小婶娘不久亦卒;
1647年8月,仲兄王参之病卒,35岁上下;
1647年8月,二叔王廷聘卒;
1647年10月,二婶娘吴氏卒;
1647年11月,父王朝聘卒,78岁;
1651年8月,母谭氏卒,74岁;
1654年9月,侄王敉(仲兄子)被乱兵所杀,25岁;
1660年,内弟也是学生郑忝夭折,14岁上下;
1660年正月,三子王勿幕殇,8岁;
1661年6月,继配郑氏伤心忧惧死,29岁;
1670年3月,长孙王夏夭折,2岁;
1678年8月,三女夭折,7岁;
1686年正月,长兄王介之病卒,80岁;
自定墓山,自题墓铭1691年深秋,船山拄着拐杖,在清冷的秋风中,伫立在自家的门前,眼望不远处山上的一块像船一样的光秃秃的石头,心潮起伏跌宕。
很久很久,才回到房间。然后,奋笔疾书,作了《船山记》一篇短小的文字。
船山称:“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说山顶上有一块石头,形状像船一样,船山以顽石自比坚定,说:“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船山选定石船山作为自己的墓地,以为“船山者,即吾之山也。”
船山为什么要把自己埋葬在这个光秃秃的石船山底下?船山并不想像东汉的严子陵和北宋的林鹤梅,寄身名山秀水以求不朽于后世;但却希望以石船山为象征,表达自己的坚定,以警策后来的有志者和有心人。
船山在临终前,为自己题写了,
固衔恤以永世。”
旌铭,就是题写在丧旗上的文字;墓题就是墓碑上的标题性文字;墓铭,则是墓中主人生平的简略记述。船山自己作的墓志铭到底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就是说,他怀抱着像东晋义士刘越石一样的忠心,但是命运却不给他为南明去死的理由和机会。他企慕北宋大儒张横渠正大的学问,但是因为自己生命力量的有限而没有达到。这自然是船山的谦虚。而所谓“幸全归于兹丘”,就是庆幸自己终于保住了头发,把它安全的同身体一道带进了坟墓。“固衔恤以永世”,就是满怀悲情和哀怨活完了这一生,希望儿孙们也能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怀有同样的悲悯情怀,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怎么把头发带进坟墓,还值得庆幸,现在的人隔几天就剃掉一些头发,留住头发,有什么值得庆幸的?
满族人习惯剃头,汉族人习惯留发。满族人剃头可能是为了方便,因为他们经常狩猎,头发长了,既影响视线,也影响行动。汉族人是农业民族,留发没有大的妨碍,同时还可以盘成发髻。汉族人的头发上留存着很多传统,包括丱角、冠礼之类。头发要是没了,头发上的礼仪,也叫没有办法进行了,头发确实很重要!
头发不仅重要,而且人命关天!清廷于1645年六月十五日下达剃发令,要求全国各地在接到诏令后的十天之内,所有人等,必须全部剃发,否则就要杀头。这就是有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浙江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因为士民不愿剃头,三次遭受清兵屠戮。江苏省江阴县,民众为了保持汉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全城十万人都被杀尽。谁要是不剃头,就等于不要命。
船山自然不在乎命不命,但是能保住头发,也确实太不容易了。所以,船山才感到庆幸。
船山借助旌铭、墓题和墓铭,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简单而约略的交待。
根据我的理解,船山的这种交待,不能混沌地看作是对他全部人生目标和为之奋斗的事业的交待。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小看了船山,仅仅把他当作明朝的遗臣,忘记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中国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祈望者和承担者。
真正读过船山《读通鉴论》的人都知道,船山对刘越石也进行过严厉的批评甚至批判,为什么还要说自己“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其实”
身后留下千余万字的文字,怎么反倒说是“人间一字无”呢?
船山在有生之年,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世间无人理会他的精神,更无人接续他的生命。船山有《俟解》一书,之所以叫这样一个名字,我想大约就是因为在他所生存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所以,只能留待后世君子理解他的良苦而又深远的用心,继续他伟岸无比的事业了。
船山还于《噩梦》的《叙》中悲凉的说:“吾老矣,惟此心之在天壤间,谁为授此者?”这正是“老夫无藉处,问今古更有几人知?”的另外一种说法。
谁能了解船山这颗沥血的心灵,谁可以接续他晶亮的精神火炬,将他深远而宏伟的理想,不断的传递下去呢?为了点亮中国文化的理想之火,为了接续先贤的精神生命,船山把自己的生命彻底地烧成灰烬了!
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初二日,也就是1692年正月初二日,云暗天低,浓浓的重雾,百米之内,看不清事物。虽然已是正月,但是天气依然像严冬一样冷酷难耐。中午时分,一个不幸的消息,很快回荡在金兰乡上空,船山先生病逝了!
绝代旷世鸿儒王船山,就这样带着他和人民的苦难,带着他和时代的仇怨,带着他对明朝拯救的愿望和对祖国重见天光的企盼,离开了这个让他充满眷恋、充满遗憾,甚至充满仇怨,但同时又充满希望和期盼的世界!
船山一生著述宏富,仅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除了他的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读通鉴论》和《宋论》等,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的注释、阐发,还有佛教、道教和古代诗词方面的文字,以及文字学本身,甚至民间戏剧等方面的著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不下千余万字。这还不包括大量遗失和毁弃,以及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仍然流传在民间的文字。
船山走了,放下他那凄怆孤傲而又瑰伟壮丽的生命走了。但是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闪电和火焰般的思想。船山舍弃了此生,但却赢得了永生!
俄罗斯的诗神普希金,在评价俄国科学的奠基人和文学家罗蒙诺索夫的时候说:“罗蒙诺索夫本人,就是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我以为,王船山先生本人,也是中国的一所真正的大学,一所当之无愧的天地玄德、历史智慧和文化思想的大学。这是一所底蕴异常深厚,内涵无限广大的人文大学。走进这所大学,你的知识就会不断增加,你的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你的思想能力,也会随之获得大幅度的增长。进过这所大学,你就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船山,是我们祖国永远不会冷却的激情,是我们民族永远不会褪色的光荣!他必将与中国文化永远同在,他的思想定会不断地启迪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上,不甘沉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和平与幸福而努力奋斗。
船山精神定会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